XM网站

没有什么大棋局,只是一个被“项目管委会”主导的美国(2025年03月03日)

XM

2月果然是高潮之月,最后一天 ,两个世界级著名演员,围绕世界级政治热点,在美国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奉献了一场无与伦比的语言类节目表演 ,并毫无悬念地掀起了一场全球媒体大狂欢。

政治竟然变成这样了吗?如果是真实情况的呈现,是当事人错把原本闭门谈判的内容不慎公开了出来,那么 ,如此重大的事务 ,涉及一国之命运和上百万人之生命的危机,就是用这种语言 、这种态度、这种方式处理的吗?如果根本就是心照不宣的当众表演,是不约而同地借题发挥 ,背后的剧本和潜在的台词各取所需,那么,演员们的水平已经如此之高了吗?如此公开地戏弄全球吃瓜群众 ,他们还有什么事情做不出来?

无论是哪种情况,或者两种皆有,既然成了一次全球事件 ,事情的性质就不能全由他们自己来定义了 。国际政治的理论和实践,都需要随之调整。

凑巧的是,在这场超级闹剧之前的2月19日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在欧洲议会做了一场令人印象深刻的演讲。与喜剧政治的表演恰成对立的两极,萨克斯教授这场紧贴基本事实和基本逻辑并结合了个人亲历和深刻洞察的演讲,代表了这个世界严肃政治的悠久传统和良心学者的问政功能 ,为理解当前国际形势的乱象提供了很好的透视方式 。

萨氏在演讲中开宗明义 ,通过他的第一手观察和思考,直指问题的核心:过去30多年来世界上一系列危机事件,“不仅包括乌克兰危机 ,还有1999年的塞尔维亚,中东的战争——包括伊拉克和叙利亚,非洲战乱——包括苏丹、索马里和利比亚 ” ,全部都是美国领导并引发的。

为什么会这样?他解释道,“伴随着苏联解体,美国开始认为自己现在主导了世界 ,美国不需要理会任何人的观点 、红线、关切、安全利益,或任何国际义务,也不必遵守联合国框架。”“美国掌握全局 ,……我们可以为所欲为,我们将清理前苏联地区,我们会消灭其剩余的盟友 ,像伊拉克 、叙利亚这样的国家都将被推翻 。”“美国决定 ,单极主义意味着北约将一步一步地从布鲁塞尔扩展到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 。北约东扩永无止境。这将是美国的单极世界。 ”

为什么很多人不相信?他解释道:“因为美国告诉你们的关于此事的一切都是谎言,但档案清晰无误 。”

以上这三点,是萨氏特别针对欧洲人说的 ,其实并无太多新意。世界上具有反美传统的国家不在少数,从“美国很坏”这个基本假定出发,普通人也都会同意上述论断。

“项目 ”和“项目管委会 ”

但萨氏并不是为了重复这些一般观点来做演讲的 。这篇演讲中最值得重视的 ,是他指出了这样一个深层现实:30多年来,这些导致了重大地缘政治危机 、动辄死伤上百万人并花费上万亿美元,甚至触碰到了世界大战及核战争红线的冲突事件 ,很多并非如外人认为的是美国这个国家的战略行动。了解内部情况的人才知道,实际上都是由极少数人设计主导并持续推进的一些带着个人动机和行事风格的“项目”(Project)。

他指出,2001年“9·11”事件之后 ,小布什总统独自决定了在未来五年内发动七场战争,在多个中东国家实现“政权更迭 ”的目标 。于是2001年9月20日担任北约最高指挥官韦斯利·克拉克将军走进五角大楼,接受了这些战争文件。这些看似由美国主导的战争事实上“都是内塔尼亚胡的战争”。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就是“一场为以色列而发动的战争” ,是由时任美国国防部常务副部长的保罗·沃尔福威茨、国防部政策副部长的道格拉斯·菲斯等少数几个人与内塔尼亚胡共同协调的一个项目 。

除此之外 ,苏丹是另一个相关项目。他说,“军事行动耗资巨大,它们需要装备、训练 、基地、情报和资金 ,这些都来自大国,而不是来自地方叛乱。南苏丹并没有在这场部落冲突中战胜北苏丹或苏丹 。这是美国的一个项目 。……是单极世界游戏的一部分。 ”

与大中东地区这种时间跨度几十年的短期项目相比,北约东扩则是一个带有战略牵引作用的长期项目。他认为 ,该项目最初的设想甚至可以追溯到19世纪大英帝国时代,21世纪的美国接过了这个设想 。他说,“于是 ,这个项目在30年前启动了,直到昨天可能仍在延续。乌克兰和格鲁吉亚是这个项目的关键。”“其设想是乌克兰、罗马尼亚 、保加利亚、土耳其和格鲁吉亚将作为黑海国家,通过封锁黑海剥夺俄罗斯的任何国际地位 ,从根本上使俄罗斯不再成为一个地区强国 。”

这是作为一流学者的萨氏为世人提供的一个有用的认知工具。若与米尔斯海默那套不管各国具体情况如何、一味强调权力最大化抽象规律的“现实主义 ”理论相比,萨氏的“项目”理论显然更能深入复杂世界的现实。因为这种认识方式不仅为理解每一场危机和冲突的具体原因打开了探求空间,也更便于对事态的未来走向进行合理的预测 。

运用萨氏的“项目”理论 ,人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更真实的图景:美国在通过冷战胜利获得了一个无与伦比的全球地位之后 ,在耀眼的光芒之下,“灯下黑 ”的现象发生了,一群投机性的政治人物借用美国的光辉作掩护 ,在其不受监督的内部,启动了一系列混合了野心 、阴谋、私利和其他不可告人之事的具体“项目”。

这些“项目”得以公开进行,依靠的是由智库、媒体和政客们共同开动的谎言机器 ,有了谎言机器不断制造出成套的高尚说辞,这些在很大程度上由私人小集团所运营的项目,就可以名正言顺地调动所需的国家资源了 ,包括美国在军事 、经济、金融、科技和文化等各方面的巨大资源。

萨氏说,1997年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撰写的《大棋局》就是美国政府向公众解释决策的方式,“这正是此类书籍的作用 ” 。他提到 ,2014年乌克兰“颜色革命 ”期间,时任美国助理国务卿的维多利亚·纽兰和美国驻乌克兰大使杰弗里·派亚特之间的电话被监听录音并公布在互联网上,通话中的“去他妈的欧盟”成了一句“名言”。

萨氏像教训小孩子一样对着欧洲议员们发问:“一场自发的尊严革命?女士们先生们 ,请问 ,这些媒体是从哪里来的?这些组织从哪里来的?这些大巴从哪里来的?这些被召集的人从哪里来?你们在开玩笑吗?这是一个有组织的计划…… ”

他还透露,2021年12月15日他和白宫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通了一小时的电话,“我恳求他 ,杰克,不要打仗,你可以避免战争;你只需要说 ,北约不会接纳乌克兰。他对我说,哦,北约不会扩张到乌克兰 ,不用担心 。我说,杰克,公开说出来 。他说 ,不,我们不能公开说。我说,杰克 ,你会因为一件根本不会发生的事情而发动战争。他说 ,不用担心,杰夫,不会有战争的 。”

所有这些事例 ,都是各个秘密项目在进行过程中极少几个正好被萨氏了解到的片段,而绝大部分其他细节,是永远不会被世人知道的。“美国政治体系是一个形象化的体系 ,每天都在操纵媒体,是一个公关体系。”萨氏如是说 。

一个超级大国的政府,被一大群私人小集团通过各种“项目 ”所包围和“围猎” ,从服务于整个国家和全体人民的政治机构,蜕变成了专门服务于这些秘密项目的“项目管委会”,这就是萨氏“项目 ”理论透视之下的今日美国。

在萨氏看来 ,这些打着国家旗号 、透支国家资源 、甚至得到国家背书的,实质上却是服务于少数人个人野心的“项目”,简直是把包括美国人民在内的全世界人民当傻瓜耍 ,“你们在开玩笑吗?”他在演讲中多次反问。

为什么是美国?

那么问题来了:所谓的西方集团 ,各国实行的政治制度都差不多,都是金权至上、资本逻辑,是不是都已经发生了这种蜕变呢?都已经沦为了大小私人集团的“项目管委会 ”?

仅从目前愈演愈烈的美欧冲突情况来看 ,即可基本肯定地回答 。也许在萨氏演讲时,欧洲议员中就有不少人会私下承认,我们这里其实也一样 ,程度不同而已。

如此来看,美欧这些政治领袖在台前的表演,时而互相支持 ,时而又互相拆台,也就有了另外的解释:不过就是各自所代表的“项目”不同,进展不同 ,预期不同,导致了立场的频繁变化。这个问题暂且不做深入讨论,毕竟美国的问题最突出 ,还是重点对它的特殊性进行分析 。

正如萨氏所说 ,30多年来的这些“项目”,或者是在冷战后才刚“立项 ”的短期项目,或者是在冷战后又重新复活的长期项目 ,都是与美西方赢得了冷战胜利这个历史性大转折有关。回顾地看,从1989年弗朗西斯·福山的“历史的终结? ”一文开始,在长达十几年的时间里 ,关于美国的历史定位和世界定位,在美西方的舆论界有一个步步升级直到顶峰的过程。

1990年底,专栏作家Charles Krauthammer在其发表在《外交事务》上的一篇文章中 ,第一次使用了The Unipolar Moment这个词,他写道,“单极时刻已经到来 ,这是美国塑造世界的时刻 。没有哪个国家或联盟能与其权力匹敌 。”

1992年版克林顿政府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写道:“美国必须继续作为自由世界的灯塔(Beacon of the Free World),促进民主与自由市场,作为新国际秩序的基石。”“灯塔国 ”的称号由此而来。灯塔是价值观的象征 ,意思是美国不仅依靠实力领导世界 ,更依靠价值观领导世界 。除了美国之外,世界上没有第二个这样的国家。紧接着“美国治下的和平”(Pax Americana)的论调出现了,提出者认为 ,一个新的美国治下的和平正在浮现,美国是全球稳定的保障者。

到了90年代后期,随着美国综合实力的进一步增强 ,“霸主”一词成了公开化的表达,《外交事务》1996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写道:“美国是全球霸主(the Global Hegemon),不仅靠强迫 ,更因各国对其力量与理想的认同 。 ”

1997年美国国防部《四年防务评估报告》宣称:“美国将保持绝对的军事优势(Absolute Military Preeminence),以有利于我们的方式塑造国际安全环境。”时任美国国防部长的柯恩同年在国会听证会上表示,“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对手的世界(A World Without Peer) ,美国的力量为所有追求自由与稳定者提供保障。”

就这样,从哲学上的“历史的终结 ”,到文化上的“自由的灯塔” ,从军事上的“绝对优势” ,到政治上的“全球霸主 ”,头顶着所有这些光环的美国,不仅成了当代世界最强大的国家 ,而且成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国家 。1998年时任法国外长的于贝尔·韦德里纳又为美国制造出一个新词“超强国家”(Hyperpower),他的原话“我们必须面对一个超强国家的现实——一个在军事、经济 、技术、文化各领域都占据主导的国家。”随后被美国媒体广泛引用。

这样看就清楚了 。既然是拥有“绝对优势 ”的“超强国家 ”,既然是“没有对手”的“全球霸主” ,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做呢?萨氏在演讲中提到,1991年时任德国副总理的汉斯-迪特里希·根舍、时任美国国务卿的詹姆斯·贝克在与戈尔巴乔夫会谈后公开表示:“北约不会向东扩张,我们也不会利用华约解体的机会 ,以及我们理解这是一个具有法律意义的语境,而不是一个随意的语境。 ”

但是在此后的二十多年里北约却肆意地连续多次东扩,终于引发了今天的严重危机。平心而论 ,这不是简单的食言或欺骗,毕竟经历了长达十几年的自我封神,以至于到最后连自己都被自己的谎言欺骗了 ,此美国非彼美国 ,此北约非彼北约了 。

1997年后担任美国国务卿的玛德琳·奥尔布赖特是整个事件的象征性人物之一 。此人是捷克裔犹太人,个人经历中包括1939年因躲避纳粹而逃亡英国以及1948年因躲避共产主义而逃亡美国。依仗着她所归属的那个已被捧上天的美国,“北约东扩”甚至成了她个人的政治抱负:“对我来说 ,这是个人情感——看到我的祖国加入北约是梦想成真。”“我把北约视为本可以拯救我家族捷克斯洛伐克的盾牌 。 ”

在1998年接受NBC采访时她再次提高了美国的定位,将美国称为“不可或缺的国家”(The Indispensable Nation),因为美国“站得更高 ,看得比其他国家更远。”所以,关于北约东扩,她看到的“项目 ”前景是这样的:“北约东扩是为了确保欧洲稳定并扩大民主区域。”“是锁定冷战结束成果的方式 。”

30多年来出现在美国政府周围的各种“项目 ” ,就是伴随着美国这一空前绝后的自我神化过程产生的。美国头上的光环越是耀眼,这些“项目”的肮脏和丑恶越是无人揭露。不仅如此,一些原本只是鸡犬之流的人物 ,也都随着教主的升天化身成了“十二金仙”,非法的自营“项目 ”也都不受质疑了 。

这就是美国政府变身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项目管委会 ”的前因后果。在长达30多年的时间里,被“项目管委会”所主导的美国 ,正是为了这些“项目”而把世界推到了全面战争的边缘。最后物极必反 ,终于引爆了国内的“特朗普革命 ” 。

特朗普会改变什么?

兴起于2016年美国大选年的“特朗普革命”,就是以反对美国的全球主义路线 、重建已被严重透支的美国为号召的。特朗普无法像萨克斯这样建立一个理论化的认知框架,但他的“排干沼泽”“常识革命 ”“少管闲事”“让美国再次伟大”等口号 ,矛头也正是指向了那些藏身在权力体系“沼泽 ”中、打着违反常识的虚假旗号、在世界各地推进私人“项目” 、干着透支美国国力服务于私人小集团利益的各个“项目”团体。

历经了四年的建制派复辟,“特朗普革命 ”再次卷土重来,第二任期的就职演说开宗明义:“我们不会再让自己被别人占便宜了 。在特朗普政府执政的每一天 ,我都将把美国放在优先地位,就是这么简单 。”

对照着20世纪90年代那个封神升天的十年,今天的美国 ,恍如隔世了。首先是那个曾经“没有对手的世界”从眼前消失了,早在几年前中国就已经被定位为Near-to-Peer的头号竞争对手。

继2017年美国将中国定义为竞争对手之后,2022年10月 ,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将中国定义为:“唯一一个既有重塑国际秩序的意图,又拥有日益强大的经济、外交、军事和技术实力来推进这一目标的竞争对手 ”

当然,“站得更高 ,看得更远 ”也不提了 ,在特朗普眼中,“瞌睡乔”领导下的美国不要说格局和眼界,甚至连“常识”都没有 ,不仅“无法应对国内简单的危机局面 ”,而且“跌跌撞撞地陷入国外各种持续不断的灾难性事件之中” 。

“全球霸主”和“超强国家 ”的王冠,肯定也无法再顶在头上了 ,新晋国务卿鲁比奥明确地说:“二战后,我们像全球政府一样解决所有问题,那种情况结束了。”在1月30日他宣称:“世界单纯只有一个单极力量不正常 ,那是冷战结束的异常产物。我们正回归一个多极世界,多个大国分布在地球的不同部分 。”新政府一个多月以来的所作所为,证明此话当真。

美国的这次大变身 ,是以特朗普的方式表现出来的,虽然世界各国已经有了思想准备,但真到了言行一致的时候 ,还是会措手不及 ,也难免会疑窦丛生。

因为这里存在一个根本的问题:作为一个房地产商人出身的总统,并且在国际政治活动中也公开以商人本色自居,处处拿出“一切皆可交易 ”的姿态 ,他的这场表面上轰轰烈烈的“革命”,除了成为另一个私人集团的另一个“项目”,还能是别的什么呢?

当特朗普把MAGA口号做成了爆款商品 ,把MAGA粉丝变成了上市公司和加密货币平台股东,用MAGA作为股市代码,把“TRUMP45 ”开成纪念品商店 ,把TRUMP酒店和高尔夫球场标志为MAGA的基础设施象征,在全世界的眼中,这场革命不是另一个商业“项目”又是什么?

Trump meme币走势

当他把加征关税 、脱钩断链、技术搬家、制造业回流等统统当作国家间的交易手段 ,试图以此来解决美国自身的财政问题,在全世界的眼中,美国这个国家不是一个超级商业项目公司又是什么?

如此说来 ,在处理国际事务方面 ,他希望结束哪些战争 、继续哪些战争 、退出哪些组织、重构哪些组织,除了从商业项目方面考虑,还有什么别的考虑?

回到两天前发生的这场闹剧 。特朗普显然很不认可北约东扩这个源自大英帝国的长期项目 ,因为该项目时间尺度长达百年,短期内看不到收益,与他眼下以四年为一个阶段的MAGA运动联系不起来 ,所以他要果断关停止损,不惜割肉。但是由于前任政府的前期投入太大,特朗普又想从战后安排中再捞回一些本钱 ,例如通过矿产协议之类的东西,弄回多少是多少。

这个基本逻辑是公开的,特朗普本人及其幕僚都以不同方式多次表达过了 。在泽连斯基来访期间 ,东道主希望来宾当着全球媒体的面对于这个短期项目的逻辑给予认可,不要再说那些虚无缥缈的政治大话,因为那些话都是长期项目逻辑所需要的包装 ,现在不需要了。结果 ,双方在这个根本点上没有形成默契,闹剧就出现了。

可以认为,特朗普最终改变不了什么 。在可预见的将来 ,美国仍然会作为一个被“项目管委会”性质的政府所主导的国家出现在世界舞台上 。任何一个与之打交道的国家,都要认清这一点,尤其要了解当届“项目管委会 ”在各个“项目 ”安排上的轻重缓急 ,否则就是闹剧的反复重演。